News
下面就是介紹碳纖維的歷史了,人們總想給重要的歷史人物盤上高大上的故事,碳纖維的出場也不例外,那就是人盡皆是的愛迪生發明電燈泡。翻開歷史我們驚奇地發現同時代尋找燈泡燈絲材料的人不止愛迪生一個人,早在1860年英國人約瑟夫斯旺就已經開始用碳絲作為燈絲材料,但可憐的斯旺沒能解決燈泡的真空問題,這樣碳絲發光發熱的時候還會在氧氣環境下氧化,燈泡使用時間太短。一年后愛迪生解決了碳絲問題的同時也解決了真空問題,并申請專利,該燈泡亮了45小時(放到現在肯定是殘次品退貨給差評了,不過那時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卻是人類進入電燈時代的標志。英國人斯旺這下徹底失望了,真是應了那句話: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直到今天如果我們不回顧碳纖維的歷史,斯旺尋找燈絲的故事可能再也不會提起,不過我們也要為那些沒有成功卻做出卓越貢獻的前輩鼓掌。這個故事似乎有了完美的結局,主人公碳絲登上歷史舞臺,可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1910年庫里奇發明了鎢絲拉制法,讓鎢絲成為燈絲的選擇。碳絲不得不暗淡離場,被拋棄在角落,此后四五十年的時間在冷宮獨守寂寞,凄凄慘慘戚戚。
19世紀50年代,碳絲又一次登場了,真心佩服碳絲的耐力,估計甄嬛也甘拜下風。這次拯救碳絲的是美國基地。當時這幫孫子和俄羅斯人開展太空競賽,需要尋找航天飛機耐燒蝕材料,獲知碳熔點在3600℃,高溫強度高,于是乖乖的把碳絲請回實驗室。經過一系列的研究,碳絲又隆重的回到歷史舞臺,這次改了一個狂拽酷炫吊炸天的名字:碳纖維。與此同時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UCC也進入研制行列。1959年,上市的黏膠基碳纖維Thornel-25就是UCC的產品。Thornel-25的拉伸強度只有1290MPa,模量175GPa。同年日本人近藤昭男發明了用PAN基的碳纖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PAN基碳纖維。近藤昭男重要貢獻有兩方面,一是證明了PAN可制造碳纖維,一是得出PAN原絲要經過預氧化才能碳化成碳纖維,奠定了PAN碳纖維的基礎路線。但是近藤昭男并沒有造出高性能的碳纖維,原因是他的工藝路線造出的碳纖維晶體取向無序,這個會在以后我們重點介紹。所以1962年日本公司制造的PAN碳纖維并未獲得成功,而第二年英國人瓦特改進了生產工藝,在生產過程對原絲預氧絲碳絲施加張力,使晶體取向接近于平行碳纖維軸向,獲取了高性能的碳纖維。至此PAN碳纖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1965年日本人大谷杉郎發明了瀝青基碳纖維,并在1970年開始商業化,雖然瀝青基碳纖維并沒有PAN基碳纖維應用廣泛,但在高模量碳纖維領域還是舉足輕重的。1971年日本東麗公司與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合作生產了T300碳纖維,真讓中國汗顏,比我們早了30多年。后續請見碳纖維的前世今生(三)
江蘇優培德復合材料有限公司致力于碳纖維等復合材料汽車及工業領域的高性能零件開發、試制、及生產,配備有復合材料不同生產工藝如模壓、RTM、真空導入、纏繞等,根據不同的產品需求及量綱要求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公司團隊在汽車零部件配套的不同專業領域如公司管理、市場營銷、項目管理、產品及工藝設計開發、質量管理等均擁有15年以上的從業經驗,并有著與VOLVO、神龍、通用、上汽等客戶多年的開發供貨經驗,并且具備從產品概念設計、模擬分析、模具設計、樣品制造、試驗驗證、一直到批量生產的能力,使得公司有能力專業從事碳纖維汽車應用,及性能要求更高的工業設備碳纖維應用。
公司與所從事的專業領域在國內外的模具及原材料供應商建立緊密合作關系,使我們的產品在選材、品質、工藝及成本上均能提供客戶更優的方案。通過公司的專業管理機理念成為客戶在中國及全球轎車及商用車領域及工業設備領域輕量化零部件開發及生產的伙伴。